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學會簡介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之前身為1934年12月16日創立於中國南京的「中國民族學會」。學會遷台半世紀以來,人類學在台灣穩定發展,且已明顯本土化,經過相當時間的討論與議決,於2005年6月26日更名為「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自1990年代以來,人類學相關科系與研究所陸續增加,使得台灣人類學的成長更加茁壯。但由於諸多歷史原因,過去學會的運作並不活絡,人類學相關機構之間的聯繫較缺乏一公共平台。近年來,學會在改組之後,為了加強人類學的社群意識,同時面對台灣社會的快速轉型,開始調整學會的活動型態,致力於創建一個屬於人類學者與學子的公共交流平台。例如,學會於2007年舉辦第一屆學術論文發表的年會,之後每年年會的規模逐漸擴大。2009年進而與美國人類學會旗下之東亞人類學會合辦年會,該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人類學者超過四百多人。學會希望透過年會的舉辦,推動一個具包容性、多元性的人類學對話空間。


此外,學會也於2007年發行《人類學視界》,其性質以溝通訊息為主,取代舊有的通訊。希望藉由通俗、活潑的刊物型式,加強學會與會員間之溝通,亦可呈現台灣人類學研究的廣度、多元性與社會參與。


學會希望這些努力能促進更多的同仁與學子對人類學的認同及參與,為21世紀人類學的學術發展與社會影響力奠下更穩實的基礎,對台灣這塊土地和社會做出更多的專業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