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2023年第六屆「李亦園先生紀念獎學金」得獎名單

2023年「第六屆李亦園先生紀念獎學金」獲獎名單如下所列(不分名次,依姓名筆畫順序):

 

王麗蘭(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

《馬來霸權陰影下馬來西亞博物館發展與國族和族群認同形塑》

 本論文以國族認同形塑下博物館的角色與功能的變遷,將之置放於馬來西亞後殖民多元族群國家的框架下討論,以博物館場域提供當代馬來西亞華人研究新的學術觀察。這本論文將對新一代華裔馬來西亞人促進國家多元文化共榮發展及大馬族群彼此認識理解,產生實質的貢獻。

吳明季(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

《價值、參與和主權:台灣原住民部落發展實踐的三個面向》

 這本論文展現了理論企圖,加上豐富且細緻的民族誌內容和作者親身的實踐體悟,三者相互支持,對於當代原住民族的部落社會發展面貌有深入的詮釋,以朝向未來的眼光,真切地思考部落在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的可能出路。除學術與實踐應用價值,也提供了未來台灣原住民族部落社會發展與實踐的方法論倡議。

許涵雅(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做梨事:東勢高接梨的社群網絡》

 本論文是相當精采的地方社會誌,對於東勢農民極為細膩、溫暖的民族誌書寫,從做山、做梨到做人,作者充分勾畫了「做」的在地邏輯,生動刻畫了東勢農民與地方、產業、作物、社群的經營互動。透過長期田野調查,呈現出細膩且常不易進入的技術默會知識與實踐理性。

魏嘉佑(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

《金融化的崛起與失落:產業重組下的保險經紀人公司及其生命金融化技術》

 本論文從組織與工作民族誌豐富了關於金融化的研究,對於組織內部的運作及其文化有相當程度的掌握,民族誌層次清楚且文字流暢。特別是討論在保險經紀公司的銷售實踐過程,「生命主體」如何被賦予「金融價值」,對於理解「金融的生命計算技術」有相當傑出的表現。

 


■ 為提攜優秀研究,另頒發「評審團特別獎」,予以肯定及鼓勵。獲獎名單如下所列(不分名次,依姓名筆畫順序):

 

陳以箴(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

《組裝馬卡道:屏東沿山區域的族群性實踐與動態》

 

郭孔寧(國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所碩士)

《Muskun kilim imita tu…(一起尋找我們的...):武陵青少年生涯共伴圈在多元情境下的建構與延續》

 

蕭宇君(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移動在都市與原鄉部落之間:原住民青年的身分劃界與行動》

 

本次論文獎共有4本博士論文、 12本碩士論文申請,扣除 3 件資格不符之申請案,計有 13 件優秀論文進入第二階段,分別送請兩位專家外審。最後經由學會常務理事組成之決審會議,決議4名獲獎論文與3名評審團特別獎。獲獎論文每名將頒發獎金新臺幣貳萬元整及獎狀一紙。評審團特別獎頒發獎狀一紙。

學會將在六月底前於官網公告正式獲獎名單,並通知得獎人領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