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2024年第七屆「李亦園先生紀念獎學金」得獎名單

2024年第七屆「李亦園先生紀念獎學金」獲獎名單如下所列(不分名次,依姓名筆畫順序):


✨ 比恕依・西浪(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

《文化資產作為原住民族主權建構的策略:文化主權、族群可行性及展演》

本論文從問題意識、研究個案的重要性來說都是有助於深化探討原住民文化主權、原住民文化資產之間相互關聯的一篇佳作。作者展現其能同時掌握理論文獻和田野研究資料的功力,而能夠以身為度地在不同語言主權之間橋接、轉譯,並注意到這之間如何構成了兩個尺度、三種樣態的文化主權展現重重挑戰和族群可行性。

✨ 陸澐杉Agathe Lemaitre(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

《滅絕中的人與動物糾纏:排灣族、雲豹和雄鷹關係中物質、神靈和身體形式的維持及消失》

本論文聚焦當代台灣及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兩項議題交匯處:生物多樣性和原住民族權利。透過正式訪談、非正式談話及參與觀察,作者了解到排灣族與雲豹、熊鷹的關係與文化建構,並以這項民族誌基礎,結合多種理論深入地討論及分析各項議題—野生動物的管理與原住民族的權益、排灣族的分類法(taxonomy)、多物種民族學,以及族群認同等相關議題,是研究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最佳論文之一。

✨ 曹亦佳(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陰性抵抗:南鐵抗爭中的性別、身體與情感》

本論文借鑑了身體人類學、情感社會學、情感人類學的文獻,從情感、身體、身體化 的角度,不僅對「抗爭的身體」有極為細密的描寫,更提煉出「陰性抵抗」的概念,對臺灣的社會運動研究有相當程度的貢獻。 

✨ 陳冠君(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感性的官僚:健保署人員的行政實作與倫理》

本論文是一難得以官僚機構作為研究對象的民族誌,作者透過於健保署承保科的實習機會,展開其田野調查,試圖回答「循規蹈矩的依法行政,與令人滿意的公共服務,這兩者之間的空隙是如何被官僚實踐所填補起來?又或是說以往那些令人厭煩與惱怒的洽公經驗,怎麼被扭轉成現今便捷舒適的服務體驗?」

 

為提攜優秀研究,另頒發「評審團特別獎」,予以肯定及鼓勵。獲獎名單如下所列(不分名次,依姓名筆畫順序):

✔ 邱寶琳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

《原住民族土地與制度的(解)殖民精神分析—太魯閣族玻士岸部落pspuun lnglungan轉型正義任務為例》

✔ 陳曦Taruh Payu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碩士)

《儀式的經驗與實踐:阿美族娜荳蘭祖先觀念的變遷》 

✔ 謝瑀茵(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

《展示、博覽會與多重邊界建構:以1916臺灣勸業共進會為例》

 

* 今年共收到17本碩論,4本博論,其中2本碩論因不符規格不列送審名單,最後共計有15本碩論、4本博論送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