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導言
容邵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據稱,這是香港半世紀來影響最大的事件。台灣的朋友希望了解香港的「實況」,自然便想詢問周遭和香港有淵源的人 ── 無論他們是在香港唸書、工作、或是田野研究的台灣人,還是在台灣工作的香港人 ── 當社群媒體、電子媒體等等充斥各式訊息,便更想多從這些曾經在現場的人口中,聽聽第一手經驗的敘述。這情況像不像人類學家依賴研究地點的主要報導人敘述當地一些幽微難解的現象?本期專輯作者都是人類學者,但此時似乎都換了角色,為渴望理解香港的眾人扮演起「報導人」。
香港 2019 年(仍然持續中)的自由之路,貌似是突如其來、超乎正常(extraordinary)的重大事件,劇烈撼動了日常生活的許多基本元素。當黃絲和藍絲香港人說,現在的香港已經不是他們熟悉認識的香港 ── 當然,他們抱持的態度是很不一樣的 ── 這不僅搖動了許多既定的認識框架,更深深改變了生活世界的意義。
不過,當我們說日常生活的許多基本元素被撼動,並不表示日常生活就此轉化為神秘難解的場域;或許我們更因此必須重新進入日常生活(何況我們從不可能離開),從而檢視是否有某種表徵、某種銘記是過去忽略的。本期專輯的文章,作者們各自從自身所觀察、居住的日常生活出發,既是記錄這200 多個日子(仍然持續中)的一些面貌,也算是作者們未來可以對此重大事件作出分析貢獻的開始。
希望本期專輯的作者們做了稱職的報導人,也承擔了人類學者責任。更重要的是,不論故事是否說完,它們都不是要成為記憶,因為我們還在歷史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