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9年會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9年會

2019年會

議事規則暨與會者須知

  • 每場次90分鐘,報告順序以大會公告議程為準。
  • 該場次有3篇論文者,每篇報告20分鐘;該場次有4-5篇論文者,每篇報告15分鐘。若因撤稿而縮減至3篇的場次,每位發表人的時間增加為20分鐘。
  • 提問人發言1次為原則,發言時間每次以2 分鐘為限。

 主持人:

  • 請主持人在場次開始前,與各會議室之現場工作人員確認會議進行方式為「發表完後一起評論」或「單篇發表後即進行此篇評論」。
  • 請主持人和工作人員確認單一評論人或多位評論人的評論時間。
  • 論壇場次,各與談人的發言時間限制(或不限制),請主持人決定,並事先告知現場工作人員。
  • 工作人員將協助提醒時間,請主持人務必協助掌握時間,以免影響其後場次。

 發表人:

  • 可以事先寄送您要投影的簡報檔案(ppt檔或pdf檔格式)到學會信箱(9/27上午10點截止),檔案名稱請註明您的場次(如:1-A-1)和姓名;亦可會議當天(請務必至少發表場次前十分鐘)至會議室存放檔案。
  • 發表簡報檔案僅能使用會議現場準備的電腦,恕無法更換為您的電腦。若您使用蘋果電腦,建議可將檔案儲存為pdf檔,避免格式跑掉。

 

議程公告

會場交通資訊

 

重要時程

論文摘要投稿:2019年4月22日

摘要截稿日期:2019年5月26日

大會回覆日期:2019年6月24日(一)前

早鳥報名日期:2019年5月20日至7月10日

一般報名日期:2019年7月11日至9月6日

民族誌攝影作品截稿日:2019年8月15日

上傳全文截止日期:2019年9月15日

會議日期:2019年9月28、29日

 

會議主題: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計畫將於2019年9月28-29日(週六、日)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舉辦2019年會。今年年會以「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為主題舉辦研討會,誠摯歡迎人類學師生共組panel或論壇(round table)。為了提升研討會的學術品質,本年會規定每個panel必須邀請評論人。

「回到未來」是既矛盾又具動態性的想像,體現了當代社會處在不斷變遷且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也透露掌握每個當代重要議題的歷史脈絡是一把打開航向未來藍圖的鑰匙。「回到未來」提醒我們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性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取徑,有助於探索在地社會如何面對當代全球化挑戰;在國際和區域政治經濟的詭譎局勢中,人們如何尋找國家、族群或個人的出路;在「人類世」的當代如何尋求生態環境永續;以及如何掌握與體會在穿梭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動態過程中,多樣性親密關係、新親屬關係、多元性別和情慾流動對世人意義等。

環顧近十年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的學術發展,人類學者強調在地發聲、用比較方法和全觀性的人類學視野,跟著報導人的社會與文化實踐軌跡,學習不同文化、社會或社群的生存之道與知識,試著從在地觀點體察人們在當代所面臨的挑戰與苦難以及如何在被迷霧籠罩的情境中摸索未來道路,追求他/她們所欲求的幸福。在社會創新與社會實踐上,應用和公共人類學者們透過田野調查、參與觀察和合作式研究,一方面貢獻所學並積極參與公共議題的討論、投身在各種社會、性別、土地與環境正義、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守護民主和人權、轉型正義、原住民運動等社會和文化運動上;另一方面,靈活運用人類學學理和研究方法並結合跨學科合作,人類學者從理解、描述與分析使用者經驗著手,將人類學觸角擴及到商業、文化創意產業、藝術與展演、多媒體和影像紀錄等領域。

然而,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界在理論與應用上的努力所累積的豐碩成果似乎無法有效地轉化成吸引更多年輕學子投入這門學科的能量,在高等教育的教學和招生現場都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需要學科內的研究人員、教師與學生齊聚一堂集思廣益,盤整當前的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科發展的阻礙和優勢,以及讓不同世代的人類學和民族學研究者和教師能在年會中分享和傳承經驗。今年年會也將安排專題演講或論壇,讓與會者能一起探討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在高等教育教學方式、課程安排、和學生職涯規劃與銜接問題,發展更具有未來性的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的教學思維、開發能讓年輕學子望見可能未來性的教學模式和教材,形成研究和教學共構的學術網絡。今年適逢兩年一度的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理事和監事選舉,亦將邀請各界對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從教學實務、研究現場與學會事務等面向提出建言,共同擘畫學科未來。以此,今年年會歡迎各界共同思考以下議題:

 

認同政治

好生活與幸福感

科技介入

主權、領域和原住民性

親密關係與新親屬關係

生態與物種未來

社會創新與文化創意

教育與人類學

 

本屆年會將規劃研討「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未來發展」主題論壇,也將舉辦第三十屆第一次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會員大會,並在大會中改選第三十屆理事和監事。會議內容包括學術論文發表、論壇、人類學出版品的新書發表交流會、民族誌攝影作品甄選;也將與科技部人文司人類學與族群研究學門合作,辦理研究成果發表。最後,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誠摯邀請社會各界、學者專家以及有興趣瞭解人類學和民族學的年輕學子共襄盛舉,參與臺灣人類學和民族學學界一年一度的學術饗宴。 

 

 

徵稿類型

自行籌組之panel 

至少3篇,籌組人需簡要說明主題,並附上各篇論文之300-500字摘要、3-5個關鍵字,以及邀請至少一名評論人。

 

論壇(round table)

人數:至少4人

一篇300-500字論壇摘要說明討論主題,3-5個關鍵字。

 

單篇論文

300-500字的論文摘要,3-5個關鍵字。

 

民族誌攝影展投稿

1. 一人以一張照片為限,主題為與人類學田野相關之各領域照片。

2. 作品請附上中英文之姓名、標題、內容說明(中/英文150字內)。

3. 相片規格請至少在2100*1400(約300萬)畫素以上。

 

 

投稿提醒

1. 所有論文報告人在年會開始前,請先於網路報名並繳費註冊。

2. 徵稿及評選辦法若有修定事宜,將隨時於本頁面及學會臉書公告,敬請留意。

3. 請投稿者遵循投稿規定,並於時程內繳交摘要與全文,感謝大家配合!

 

 

4/22-5/26 各投稿類別上傳摘要

🔸PANEL

https://forms.gle/WLnNzNRpuCUua27T9

🔸論壇

https://forms.gle/Z1x1UijiLnkoV3jt6

🔸單篇論文

https://forms.gle/DjEPJ9yWVJdqSV9w7

🔸民族誌攝影作品

https://forms.gle/W5dRiZWvBrZdvY3f9

 

8/15  民族誌攝影作品投件截止

9/15 上傳全文

 

稿件評選

鑒於逐年增加的投稿量,今年籌備小組進行評選時根據以下時程要求,俾使年會場次順利安排,評論人也能有充足時間閱讀。

1. 2019年5月26日前繳交論文摘要(摘要300-500字、3~5個關鍵字)。

2. 每人限發表一篇論文,參與者可以兼任主持引言、評論,原則以一次為限。

3. 2019年8月15日前上傳民族誌攝影作品、9月15日上傳全文

4. 民族誌攝影展照片評選辦法:

(1) 投稿照片將於年會期間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展出,並開放與會者投票。投稿參加者可將您的照片帶回留念。

(2) 邀請專家進行評分、並由現場與會者進行投票。專家評分佔30%,投票佔70%。

(3) 總分最高前5名者,將可免繳明年會員會費;並在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網站刊登您的大作。

 

註冊繳費

【年會早鳥優惠】

早鳥優惠日期:5月20日至7月10日

會員早鳥報名:一般800元 / 學生400元(會員含2019年會費)

非會員早鳥報名 :一般700元 / 學生300元

 

【年會參加費用】

一般報名日期:7月11日至9月6日

會員報名:一般1000元 / 學生500元(會員含2019年會費)

非會員報名:一般800元 / 學生400元

 

​說明

主持人、發表人、評論人、參與討論者須為學會會員,或繳交當年年會註冊費。 

 

線上註冊報名、繳費

https://www.accupass.com/go/tsae-2019

籌辦單位

主辦單位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合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科技部人文司人類學暨族群研究學門

指導單位

文化部、客家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