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會:人類學好南
2022 年會:人類學好南
報名這裡請 👉 https://reurl.cc/e3Q8vQ
大會議程:
點此下載PDF檔 (9/23 最終版)
近年來「南方熱」再次延燒,從政治到藝術、設計到建築,「南」持續作為一個啟發思考與實踐的關鍵字。南方指涉了「方向」,也涉及一種「地方」,既充滿著歸屬感的陳述,又飽含相對性的叩問。究竟南方在哪?又是誰的南方?南方到底是什麼?這一波南方熱的新魅力又在何處?當「全球南方」的概念日漸通行,台灣的各種「南方」究竟長什麼樣子,又牽涉什麼獨特的感官經驗?若從亞洲不同的位置思索「南方」,或從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位置觀看,「南方」的意涵又會有什麼不同?當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緣政治恐懼烏雲密佈,屬於「南方」的政治實踐會是什麼?南南聯盟的南方共同體存在何處?南北之間又有何種合作關係?在其中,人類學如何提供一種屬於南方的想像與批判?南方如何幫助人類學重新出發,在盤根錯節的多重交織中再次撥雲見霧,使人再次領悟到,人類學真的可以好「南」?
本次台灣人類學年會破天荒來到台灣的南方,一方面揭示了學術資源的長期南北分佈不均,另外一方面也提醒著「南部」與「高雄」常被忽略的存在,即使她們不應被如此對待。高雄與南部的政治能量總是牽動台灣的未來;二月剛結束的台灣燈會在高雄短暫地以高端光影技術驚豔了全台旅客。但多年來「南電北送」與空污所導致的呼吸不平權卻從未遠離高雄。一方面,環境公害「南向輸出」的常態,使我們思考多物種共生、農業與環境的重要性,再次回顧經濟發展的亮麗願景如何往往建築在南方的犧牲之上。另一方面,南方豐饒不斷的創新與前衛,卻也時常被「南部」的污名遮蓋,彷彿永遠注定要被打回「奇觀」與「顛覆印象」的層次(「高雄怎麼會這麼美?」、「高雄跟我想的不一樣!」)。
南方如何能被深入地了解與貼近,又如何能是一種「成功脱北」乃至「大聲哭北」(抵抗北方)的力量?從政治異議到經濟改革、性別主體的開放、跨國宗教運動到跨族之間的交流共享,南方如何在充盈著人人都有自媒體的網路時代中,打造出新的的慾望空間與理想的生存方式?
在西灣與猴群的見證下,我們召喚以下投稿主題:
以下為本次年會的核心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