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校園傳真

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在2009年12月舉行「社會運動的年代」工作坊,邀集了國內中生代的人類學、社會學與地理學者,發表了12篇以不同型態的社會運動為題的論文。這是繼5月在高雄中山大學同名研討會後的第二次發表,希望可以將相關論文結集成書,目前正由台大社會系何明修教授和本系林秀幸教授共同編輯出版中。交大人文社會系同時計畫在2010年6月邀請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校區Steven Harrell教授和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校區Anna Tsing教授蒞校演講,相關活動訊息請注意本系網頁http://hs.nctu.edu.tw。交大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也在2010年3月6日舉辦「客家•女性•邊陲性」工作坊,多位人類學者發表論文,包括莊英章、魏捷茲、簡美玲與林淑鈴。


暨南大學

暨南大學人類學所將在本年度舉辦「日常生活的政治」工作坊(暫訂五月下旬),並計劃五月中旬與台北教育大學合辦「霧社事件座談會」。


台灣大學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於2009年11月13及14日舉辦《人類學與人群的遷徙與重構一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慶祝成立60週年國際會議》,邀請英國、美國、日本、中國及臺灣各地學者發表相關論文,並舉行六十週年系友活動。2010年2月起,將陸續邀請林秀嫚、Roderick Bruce Campbell及多位國內外學者進行演講,相關活動請見人類學系網站(http:/homepage.ntu.edu.tw/~anthro/)。


慈濟大學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在2009年10月舉行「南島語文史記音」工作坊,邀請成功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黃舒屏博士進行「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特質舉隅」之學術講座,與老師們及研究生對談。之後的部落參訪行程特別與勵馨基金會的社工員協力拜訪花蓮水源部落之砂婆礑文化發展協會,教授並訓練外籍弱勢婦女與太魯閣族部落文史人才進行口述歷史記音,使之符合未來部落史數位典藏的語言學專業標準。


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創辦27年以來,是唯在大學規律開設原住民舞蹈課程的專業舞蹈科系,現任院長平珩在1990年代末期曾參與劉斌雄與胡台麗所主持的原住民歌舞祭儀調查計畫,並首次以拉邦舞譜紀錄原住民舞蹈。過去一向僅在舞蹈教室中行之的原住民舞蹈教學,98年未在教育部卓越計畫的經費挹助下,得以走出教室;修習原住民舞蹈的大二學生,以及六位來自美、澳的外籍交換學生,在教師平珩與綺芳的率領下,前往台東市參加卑南族大獵祭的部份活動,造訪南王、初鹿、建和與知本等部落,親身領略各部落不同的樂舞表現,行程中並參觀卑南文化公園與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北藝大舞蹈系一向堅持原住民傳統樂舞教學,這次部落參訪也特別邀請南王部落耆老林清美女士與陳光榮先生(歌手陳建年之父)親自為學生示範並講授南王樂舞,學生與同行的教職員莫不獲益良多。


中央研究院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正式上線,網址為ianthro.tw,內有老照片、博物館藏品、研究書目和論文電子檔。民族所預訂於2010年6/18-19日舉辦「人類學的未來研究」研討會。「藏彝走廊的生態環境、族群文化與未來發展」研究群,將於6月21日邀請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者Stevan HarrelI(郝瑞)演講「應用人類學的方法與倫理:以涼山小學爲例」(演講地點:中研院民族所新館2319室,演講時間14:00-15:30)。


民族所日文翻譯計畫出版兩本新書,分別是(1)《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二冊阿美族奇密社、太巴塱社、馬太鞍社、海岸蕃》(黃宣衛主編,本書爲佐山融吉統籌編纂的《蕃族調查報告書》八冊的第二冊之中文翻譯),(2)知本卑南族的出草儀式:一個文獻》(陳文德主編,翻譯自安東根據山道明19641971年期間的調查資料在1979年出版之日文書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七屆人類學管」:「人類學新視界」(暫定)本屆人類學營將焦點放在人類學新視野的探索上,擬邀請新興人類學領域(如醫療人類學、法律人類學、藝術人類學…等)的研究者,與相關人文社會科學之學者暨實務工作者,以論壇的方式,介紹其研究內容、方法,並進行跨學科對話。


招收對象:人類學與社會人文相關科系之研究所與大學部高年級學生(含應屆)

招收名額:預定錄取50名

曾議日期:98年9月6日(星期一)至9月9日(星期四)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營隊主持人:司黛蕊、彭仁郁

(相關詳情,請於五月上旬起,參見民族所人類學營網頁http://projl.sinica.edu.tw/~anthrocamp/)